當地時間周日,倘若利物浦在與托特納姆熱刺的比賽中拿到 1 分,阿恩・斯洛特(Arne Slot)就將迎來執教生涯的高光時刻。他以首個賽季執教利物浦的身份,便能帶領球隊追平隊史第 20 座頂級聯賽冠軍的紀錄,同時,他還將成為首位斬獲英超冠軍的荷蘭籍主帥。在他的故鄉荷蘭貝根特海姆村,村民們已開始熱議,是否要為這位傳奇教頭豎立一座雕像,以此紀念他的卓越成就。
被戲稱 “斯洛特小姐” 的少年時代
現年 47 歲的斯洛特,出生於荷蘭聖經地帶的貝根特海姆村,這個村莊人口僅 3500 人。在少年時期,他的球風 “別具一格”,因此飽受爭議。17 歲時,身為攻擊型中場的他,因跑動不夠積極,還拒絕拚搶那些髒球,被時任茲沃勒隊教練揚・埃弗斯(Jan Everse)戲稱為 “斯洛特小姐”(Juffrouw Slot)。
“沒人能像阿恩那樣一腳就把球處理得恰到好處,” 現年 71 歲的埃弗斯向《太陽報》回憶道,“然而,他的身體條件有所欠缺…… 速度不夠快,跑動的姿勢看起來也很慵懶。就算場地泥濘不堪,他的球衣卻永遠幹淨整潔,就好像能直接掛回衣櫃裏一樣。”
作為 20 世紀 70 年代荷蘭 “全攻全守” 足球的代表性人物,埃弗斯曾兩次入選荷蘭國家隊,他直言不諱地說:“我跟他講,‘阿恩,你是最具天賦的球員,可問題在於,對手總是能在場上壓製住你。要是想在茲沃勒站穩腳跟,你必須提升自己的體能 —— 你現在太懈怠了。’”
這個略帶調侃的綽號背後,實則是嚴厲的鞭策。埃弗斯要求斯洛特花費 1 年半的時間,雕琢自身的身體機能,實現從單純 “靠技術吃飯”,到成長為 “全能型中場” 的轉變。“他學會了耐心等待,也懂得了自律的重要性,” 教練回憶道,“當他最終進入首發陣容後,就再也沒被替換下來過。”
從村莊教堂到安菲爾德的哲學啟蒙
貝根特海姆村坐落在埃門 - 茲沃勒鐵路線旁,村裏有兩座教堂、一家超市和幾所小學。20 世紀 80 年代,斯洛特正是在村裏的莫斯科體育公園開啟了自己的足球生涯。那時,他每天都要步行穿過村裏唯一的石橋前往球場,就這樣堅持著,直到 12 歲那年,被茲沃勒的球探發掘。
村裏濃厚的宗教氛圍,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價值觀。兒時的玩伴、現任貝根特海姆俱樂部主席伯特・尼延(Bert Nijenhuis)回憶道:“12 歲的時候,他對《聖經》裏‘好撒瑪利亞人’的故事格外著迷,這個故事教會了他尊重他人與追求和平的意義。即便如今成為了英超教頭,他依舊保持著謙遜的品性,每次回到家鄉,都會去教堂做禮拜。”
斯洛特的父親阿倫(Arend Slot),曾是當地的傳奇球員,還擔任過小學校長,他的肖像至今仍懸掛在貝根特海姆俱樂部的會議室裏。“阿恩從小就跟著父親參加球隊會議,” 尼延說,“他的戰術智慧以及職業素養,最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形成的。”
顛覆質疑:從 “克洛普替身” 到 “戰術大師”
去年,當斯洛特接過利物浦的教鞭時,不少人都覺得,他難以擺脫尤爾根・克洛普(Jurgen Klopp)的巨大陰影。然而如今,他所帶領的球隊在積分榜上,已領先排名第二的阿森納 12 分,甚至有可能提前 4 輪就鎖定冠軍。
在荷蘭足壇,斯洛特早已證明了自己的實力。2022 年,他率領費耶諾德打入歐協聯決賽,雖然最終不敵穆裏尼奧執教的羅馬;2023 年,他更是終結了阿賈克斯對荷甲聯賽的長期壟斷。這些成就的背後,源於他獨特的執教哲學 ——“用頭腦踢球”。
“每場比賽前,他都會讓球員們去預判所有可能出現的局麵,” 他的恩師埃弗斯透露,“這正是我當年教給他的理念:足球,是要用腦子去踢的,體能僅僅隻是基礎。”
盡管在今年 2 月,斯洛特在默西塞德德比結束後,因辱罵裁判邁克爾・奧利弗(Michael Oliver),被禁賽兩場,並罰款 7 萬英鎊,但尼延認為,這隻是一次偶然事件:“他平時一直都很冷靜,那次隻是情緒一時失控罷了。”
村民的驕傲:拒絕雕像的 “平凡英雄”
當斯洛特有望成為英超冠軍教頭的消息傳回貝根特海姆村時,有村民提議為他豎立一座雕像。但俱樂部主席尼延婉拒了這一提議,他說:“1945 年,許多人為了自由英勇犧牲,他們才更值得被紀念。阿恩是個謙遜的人,我想他也不希望這樣做。”
如今,每當斯洛特帶著妻子米爾賈姆(Mirjam)和孩子約普(Joep)、伊薩(Isa)回到家鄉,他都會抽空去指導村裏青訓營的孩子們。下次他返鄉時,口袋裏極有可能就裝著英超冠軍獎牌。而全村人最大的心願,便是能看到利物浦與貝根特海姆村隊來一場友誼賽。
“他從一個總被人嫌棄‘懶’的少年,搖身一變,成了改變利物浦命運的關鍵人物,” 埃弗斯總結道,“荷蘭有句俗語:‘幸運眷顧有準備的人’。阿恩的成功,遠非僅僅靠運氣那麽簡單。”
(編譯自太陽報)